歡迎光臨四川高時石材科技官方網站!

四川省高時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省高時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石材外墻保溫裝飾一體板供應商

全國咨詢熱線

400-028-6958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行業分享 | 建筑外墻保溫發展現狀

文章出處: 人氣: 發表時間:05-08

建筑能耗、工業能耗和交通能耗并列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主體,其中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人類從自然界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這些建筑在建造與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節能問題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問題,也是我國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現有非節能住宅中提高居住舒適度必然會增加能源消耗量,這些勢必會加劇我國能源緊張的局面。
階段一:1980~2010節能戰略-奠定基礎
1.節能設計標準不斷提高
1986年3月,我國建設部頒發了第一部節能率為30%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86,于1986年8月1日開始施行。
1996~2000年,又提出了新設計的采暖居住建筑應在1980~1981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完成節能50%的戰略目標,并頒布了新的標準《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2010年3月18號,又頒布了《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2010,也是建筑節能65%的標準,并于2010年8月1日實施。
2.建筑節能條例
在法規層面上,建設部于2005年11月10日發布《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為開展民用建筑節能管理工作提供規范性文件。
國務院2008年8月1日發布《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階段二:2010~2020兩個五年計劃-提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筑節能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有:
1.建筑節能標準穩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基本達到100%,累計增加節能建筑面積70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重超40%。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新疆等地開始在城鎮新建居住建筑中實施節能75%強制性標準。
2.綠色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國累計有4071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建筑面積超過4.7億平方米。
3.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全面推進。截至2015年底,北方采暖地區共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9.9億平方米,節能改造惠及超過1500萬戶居民,老舊住宅舒適度明顯改善,年度可節約650萬噸標準煤。夏熱冬冷地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7090萬平方米。
4.公共建筑節能力度不斷加強。“十二五”時期,在33個省市開展能耗動態監測平臺建設,在233個高等院校、44個醫院和19個科研院所開展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及節能改造試點,確定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11個,實施改造面積4864萬平方米,帶動全國實施改造面積1.1億平方米。
5.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十二五”時期共確定46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100個示范縣和8個太陽能綜合利用省級示范,實施398個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裝機容量683兆瓦。截至 2015 年底,全國城鎮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超過30億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4%。
6.農村建筑節能實現突破。截至2015年底,嚴寒及寒冷地區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對117.6萬戶農房實施節能改造。在青海、新疆等地區農村開展被動式太陽能房建設示范。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筑節能情況:
1.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區及建筑門窗等關鍵部位建筑節能標準達到或接近現階段先進水平。
2.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過40%。
3.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億平方米,全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筑中節能建筑所占比例超過60%。
4.城鎮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6%。
5.經濟發達及重點發展區域農村建筑節能取得突破,節能措施比例超過10%。
未來趨勢: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適應氣候特征和自然條件,通過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能更高的圍護結構,采用新風熱回收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適室內環境的建筑。

2016年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在建筑設計、建造以及運行過程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新建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未來氣候條件,積極發展近零能耗綠色建筑。通過采用高效高性能外墻保溫系統和門窗,提高建筑氣密性,鼓勵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等方式增強建筑集水、隔熱性能,保障高溫熱浪、低溫冰雪極端氣候條件下的室內環境質量。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推廣建筑節能技術。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勵各地結合自然氣候特點,推廣應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筑。
2017年3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全國不同氣候區積極開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設示范。
2018年8月2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國家標準《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
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51350-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實施,《標準》的實施將對推動建筑節能減排、提升建筑室內環境水平、調整建筑能源消費結構、促進建筑節能產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作用。
《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截至2022年初,中國30個省份發布了相關超低能耗政策促進該領域發展,22個省份將發展超低能耗政策寫入節能規劃的政策文件中,16個省市給予了資金、面積、稅收等獎勵政策支持。

<|——百度統計代碼——> 四川省高时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鑫金辉石材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河北广济电气有限公司 湘潭如意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中兴防爆器材有限公司 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华海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安峰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欢乐岛康体设备有限公司